房颤在中医学中属“心悸”、“怔忡”、“促脉”的范畴。脏腑虚损为本病的发病基础。常因各种原发病或其他因素如先天禀赋不足、劳欲过度、后天失养等,使心气耗伤而致心气不足,血脉瘀阻,乃致心律失常。若加情志不舒、气机郁滞、瘀久化热;或热邪内侵,壅遏于里,气机逆乱,而发本病。也可由久病伤气,劳心过度或重病失养,耗伤心阴,或情志不遂,气郁化火,耗伤阴血而引发本病。
一般将房颤分为两阶段治疗:
1. 发作期的治疗:根据各种房颤发作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慌气短、胸闷憋气、动则加剧。乏力、口干、头晕、心烦、舌红有瘀斑或瘀点,苔薄白,脉结代等证属气阴亏虚,心血瘀阻。方用生脉饮和补阳还五汤加减。基本方:党参12g 麦冬12g 五味子6g 生黄芪30g 桃仁12g 枣仁12g 川芎12g 当归12g 红花6g 地龙12g 乌梅9g 灵磁石40g(先煎);亦有患者出现心悸怔忡,胸闷胸痛,气短头晕,唇甲青紫。舌质紫暗,舌苔白腻或有瘀点,脉沉涩结代,治宜活血化瘀,除痰通络,方选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:瓜蒌皮15g 薤白头10g 半夏12g 生黄芪30g 桃仁12g 枣仁12g 川芎12g 当归12g 红花6g 地龙12g。凡伴有心悸气短者均可合用真武汤(附子、茯苓、猪苓、白术、白芍) 。阴寒凝滞、心络不通、胸痛肢冷,加附子12g 桂枝12g;若湿热内阻,口苦脘痞,苔黄腻,可先用温胆汤加黄芩、川厚朴、滑石、米仁,以清热利湿,腻苔化开后,再用活血通络方药。
2. 复律后的治疗:房颤因劳累、情绪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复发。肾为先天之本,为元阴、元阳之所寄,是五脏六腑之根,对整个机体有温煦、滋润作用。心依赖于肾的滋助才能发挥心主血脉的功能。故采用补肾化瘀法。拟方:鹿角片10g 仙灵脾20g 桑寄生30g 生地20克、熟地20g 生黄芪30g 桃仁12g 枣仁12g 川芎12g 当归12g 红花6g 地龙12g 苦参20g 灵磁石40g(先煎)。真武汤也可选用。